校長心語(5月)

日本熊本縣分別於2016年4月14日及16日遭遇了里氏6.5和7.3級的大地震。與此同時於16日厄瓜多爾亦發生了7.8級地震。兩地仍在不時遭受餘震威脅。日本當局23日發佈的數據顯示,這次地震造成了,兩人失蹤,傷者1272人,死亡總人數增至48人;厄瓜多爾政府亦宣佈地震導致1.2萬人受傷、2.6萬人失去家園。兩地災情都十分嚴峻,救災物資緊缺且發放困難。天主的愛是不分國家和種族,我們都是天父的兒女,彼此是兄弟姊妹,屬於一個家庭,互助互愛。因此,我們都應效法《路加福音 10:25-37》中的撒瑪黎雅人,要有一顆憐憫的心,仁慈地對待及幫助有需要的人。校長希望大家為日本及厄瓜多爾的災民祈禱,讓他們有能力去面對及解決困難。求主憐憫及安慰死難者家人的心靈,求主保守災民盡快得到救援物資,並能盡快重建家園。

大家認識甚麼是地震嗎?

其實地球就像個煮到半熟的蛋:蛋殼就好比地球的地殼,蛋白部分稱為地函,而蛋黃就是地核。如果把蛋在桌上敲一敲,裂成一塊一塊的外表就像拼湊成地球外部的「岩石圈」,我們叫這一塊一塊的「東西」為「板塊」。

全世界主要的板塊有七大塊,包括太平洋板塊、歐亞板塊、南美洲板塊、北美洲板塊、非洲板塊、印度-澳洲板塊及南極洲板塊。如果再加上其他如菲律賓海板塊等比較小的板塊,就有十餘塊。

大部分地震發生的原因是:地球表層(約一百公里厚)的岩石圈不斷地在進行板塊運動,岩石圈的不同部份受到擠、壓、拉、伸、扭、…等力的作用。到某一個限度,有些部分就受不了啦!這些部分(大部分是在板塊邊界)突然反彈滑動。這時候便發生地震。滑動的面叫「斷層面」。

在地球的表面,地震會使地面發生震動,有時則會發生地面移動。震動可能引發山泥傾瀉甚或火山活動。如地震在海底發生,海床的移動甚至會引發海嘯。一般而言,地震一詞可指自然現象或人為破壞所造成的地震波。人為自然地形的破壞、大量氣體(尤其是沼氣)遷移或提取、水庫蓄水、採礦、油井注水、地下核試等;自然的火山活動、大型山崩、地下空洞塌陷、大塊隕石墜落等均可引發地震。

我們身處的香港會地震嗎?

根據香港天文台 1905 年開始記錄本港有感地震,至今共有 178 次強度不等的有感地震記錄。而由 1979 年香港短週期地震台網投入運作起計算,天文台共錄得 69 次有感地震,平均每年大約 2 次。香港有感地震的震中位置大部分都在香港境外,例如台灣、南海北部、廣東河源及陽江、粵閩交界、北部灣以及菲律賓等。1979 年至今震中位於本港境內的地震共有 7 次:1983 年在米埔(1次), 1982 年(2次)與 1995 年(3次)在大嶼山以東海域,及2014年(1次)在大欖涌水塘附近,這些境內地震引起的震動均屬輕微,烈度在 V(五) 度以下。

雖然香港發生強烈地震的機會不高,但有兩個很熱門的旅遊地區---日本和台灣,則位於地震帶,我們有必要認識一些地震的安全守則,建議如下:

地震發生時:

  • 切勿恐慌,保持鎮定。
  • 熄滅火種。
  • 室內的人應留在室內,躲到堅固的傢具下,遠離玻璃或容易墮下的物件。
  • 戶外的人應遠離建築物、斜坡及架空電線等地方。
  • 在人多擠迫的地方,不要為尋找掩護或出口而倉皇逃跑。
  • 行駛中的車輛應在安全的情況下停下,乘客應留在車廂內直至地震停止。
  • 乘搭升降機的乘客應盡快離開。
  • 隧道內的人應在安全的情況下盡快離開,走到空曠的地方。

  • 地震停止後:

  • 檢查傷亡及損毀的情況,如有需要,立即尋求協助。
  • 如懷疑氣體燃料洩漏,應開窗及關掉總掣,離開建築物並向有關方面報告,切勿燃點火種或在現場打電話。
  • 若水電設施損毀,應關掉總掣。
  • 除報告緊急事故或尋求協助外,不要使用電話。
  • 若建築物嚴重損毀,餘震可能使它倒塌,應盡快離開並向有關方面報告。
  • 若身處海灘或沿岸低窪地區,應儘快前往內陸地方或地勢較高的地面以防海嘯。如沒有時間迅速前往內陸地方或地勢較高的地面,可棲身於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多層高建築物的較高樓層,以策安全。
  • 參考資料:

    1. www.hko.gov.hk/gts/equake/felt_intro1_c.htm

    2. http://www.cwb.gov.tw/kids/html/08.htm


    午膳聚一聚

    如欲與校長共晉午餐,請撰寫一封簡單的邀請信投入金魚缸旁的「校長信箱」,邀請信內容必須要填寫你所就讀的班別、姓名和自我介紹。校長收到邀請信後會主動與你聯絡,相約午膳日期。(別忘記寫信格式要有上款、下款、內容及日期啊!)